2007/07/28
[+/-] : 福爾犘沙的蝴蝶效應
-支持台灣國寶寬尾鳯蝶作品永久陳列美國華府史密斯博物館蝴蝶花園-
福爾摩沙的蝴蝶效應計畫發起14000位支持者
與蝴蝶先生蔡百峻,一同爭取將台灣國寶寬尾鳯蝶的攝影作品
永久陳列在美國史密斯博物館的蝴蝶花園中
請您一起加入連署,以接力的方式
將台灣蝴蝶送進14000公里外的蝴蝶花園
...
read more
2007/07/27
[+/-] : 《生態學-概念與運用》第三版
2007/07/26
[+/-] : 英國環境教育與田野研習參訪(四)
DAY6,7,8
Juniper Hall Field Centre – Nick Lapthorn
我們與一群英國的高中科學教師共同進參與3天2夜的訓練課程。主要課程如下:
水塘探索
活動內容為觀察池塘的水生生物。分組進行池塘網撈、水生生物辨識及紀錄。我們都相當投入這個活動,2名教師也全程協助觀察及安全的維護。活動結束後,全班帶回教室,進行各組資料彚整及討論。教師以引導討論的方式,讓自己去發掘問題及答案,野外調查得到的資料並沒有標準答案,教師完整呈現各組調查結果,除了可以清楚比較自己的調查結果和他組的差異,並深入思索產生差異的原因,大家都很踴躍發言,教師也以鼓勵的語氣給予肯定。
捕捉老鼠
這個活動是讓每個學員自己裝設2個捕鼠陷阱,然後自己尋找、判斷去哪裡最有可能捉到老鼠,設好陷阱後,傍晚黃昏和第二天清晨都要巡視陷阱。沒想到在我們設置的28個陷阱中,捉到3隻田鼠(vole)1隻老鼠(mouse)和1隻黃鼠狼(weasel),講師一一介紹各種動物的習性,並將牠們放走,同時探討環境和這些生物間的關係。我個人對各種6隻腳的昆蟲包括蟑螂、蒼蠅等等,都不會感到厭惡,惟獨對4隻腳的老鼠一點都沒有好感。但是經過這次的活動,讓我對老鼠的印象完全改觀。
植被探索
在不同環境下,去比較其間生長的植物有什麼不同,例如:樹蔭下與空曠地;踐踏地與路邊不受踐踏地;水邊與乾燥地等等不同的對照和比較。然後利用樣框去調查,蒐集目標地區的植物種類和數量。還有不管是做任何研究或調查,所採集來的樣本,在做完實驗後,必須放回原處,這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也是他們環境教育裡最重要,要傳達的觀念。
危險因子評估
戶外活動固然生動活潑,但如果不能保障學員安全,再精彩的活動也無意義!FSC的教學活動非常活潑,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戶外安全的重視,得到英國家長和教師的認同,很願意將學童送到FSC參加活動。FSC發展出一套危險因子評估的方式,用來檢測活動場所或活動內容的安全性,以確保戶外教學的順利進行。
FSC危險因子評估方式,應用危險評估的五個因子,以「危險因子評估表」【危險=嚴重性×或然率】來檢視活動的安全性,如果危險因子指數超過10,就必須關閉或是停止活動,直到改善後危險因子指數低於10,才可以恢復活動或是重新開放。FSC每個中心每年都必須做一次危險因子評估,將事前做好適當的掌控,才可將危害降至最低。
結語
此次參訪英國環教團體和組織包括公立的Westonbirt Arboretum、Natural History Museum,私立的田野研究協會3個教育中心和Wildlife Trust、Living Forest、Kew Gardens、London Wetland Centre等等。由此次的參訪看到英國的環境教育不僅設備完善,而且教學生動活潑。英國的環境教育著重在訓練學童團隊合作、親自動手操作,培養獨立思考精神,而且特別重視戶外安全的評估。
FSC環境教育的特色如下:
1. 由學童自己去探索問題。
2. 團隊活動,共同思考。
3. 動手操作。
4. 正面的鼓勵。
這些都是我們的環境教育中最為欠缺且值得學習的。
...
read more
Juniper Hall Field Centre – Nick Lapthorn
我們與一群英國的高中科學教師共同進參與3天2夜的訓練課程。主要課程如下:
水塘探索
活動內容為觀察池塘的水生生物。分組進行池塘網撈、水生生物辨識及紀錄。我們都相當投入這個活動,2名教師也全程協助觀察及安全的維護。活動結束後,全班帶回教室,進行各組資料彚整及討論。教師以引導討論的方式,讓自己去發掘問題及答案,野外調查得到的資料並沒有標準答案,教師完整呈現各組調查結果,除了可以清楚比較自己的調查結果和他組的差異,並深入思索產生差異的原因,大家都很踴躍發言,教師也以鼓勵的語氣給予肯定。
捕捉老鼠
這個活動是讓每個學員自己裝設2個捕鼠陷阱,然後自己尋找、判斷去哪裡最有可能捉到老鼠,設好陷阱後,傍晚黃昏和第二天清晨都要巡視陷阱。沒想到在我們設置的28個陷阱中,捉到3隻田鼠(vole)1隻老鼠(mouse)和1隻黃鼠狼(weasel),講師一一介紹各種動物的習性,並將牠們放走,同時探討環境和這些生物間的關係。我個人對各種6隻腳的昆蟲包括蟑螂、蒼蠅等等,都不會感到厭惡,惟獨對4隻腳的老鼠一點都沒有好感。但是經過這次的活動,讓我對老鼠的印象完全改觀。
植被探索
在不同環境下,去比較其間生長的植物有什麼不同,例如:樹蔭下與空曠地;踐踏地與路邊不受踐踏地;水邊與乾燥地等等不同的對照和比較。然後利用樣框去調查,蒐集目標地區的植物種類和數量。還有不管是做任何研究或調查,所採集來的樣本,在做完實驗後,必須放回原處,這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也是他們環境教育裡最重要,要傳達的觀念。
危險因子評估
戶外活動固然生動活潑,但如果不能保障學員安全,再精彩的活動也無意義!FSC的教學活動非常活潑,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戶外安全的重視,得到英國家長和教師的認同,很願意將學童送到FSC參加活動。FSC發展出一套危險因子評估的方式,用來檢測活動場所或活動內容的安全性,以確保戶外教學的順利進行。
FSC危險因子評估方式,應用危險評估的五個因子,以「危險因子評估表」【危險=嚴重性×或然率】來檢視活動的安全性,如果危險因子指數超過10,就必須關閉或是停止活動,直到改善後危險因子指數低於10,才可以恢復活動或是重新開放。FSC每個中心每年都必須做一次危險因子評估,將事前做好適當的掌控,才可將危害降至最低。
結語
此次參訪英國環教團體和組織包括公立的Westonbirt Arboretum、Natural History Museum,私立的田野研究協會3個教育中心和Wildlife Trust、Living Forest、Kew Gardens、London Wetland Centre等等。由此次的參訪看到英國的環境教育不僅設備完善,而且教學生動活潑。英國的環境教育著重在訓練學童團隊合作、親自動手操作,培養獨立思考精神,而且特別重視戶外安全的評估。
FSC環境教育的特色如下:
1. 由學童自己去探索問題。
2. 團隊活動,共同思考。
3. 動手操作。
4. 正面的鼓勵。
這些都是我們的環境教育中最為欠缺且值得學習的。
...
read more
2007/07/25
[+/-] : 英國環境教育與田野研習參訪(三)
DAY5
London Wetland Centre-Malcolm Whitehead(Education Manager)
London Wetland Centre是英國最重要的濕地保育中心,是由Wildlife and wetland trust所經營。濕地中心是以信託方式購地而成立的,這個中心是以保育各種不同棲地類型的濕地及野生動物為宗旨。佔地廣闊的濕地中心分區呈現全世界各種溼地環境及相關的野生動物,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和濕地密切依存的鳥類。
這裡模擬了各種溼地環境,並在各個棲地種植伴生的植物,飼養棲息於該環境的鳥類,並提供鳥類可以築巢及棲息的資源(如在附近放供築巢的枝條等)。此外,這裡最大的水域-人工湖泊也是很精采的景點。人工湖泊位於濕地中心的一隅,和其他的濕地略有區隔(用以降低干擾),湖心營造沙洲、淤泥灘,湖岸則為草澤的棲地環境。湖的四周設有賞鳥的塔樓(1-2座,約10公尺高),塔樓內就是學習中心。塔樓的另一側是鳥類生態學習中心,設有各種引導學習的媒介,外牆則是透明玻璃,稱為「鳥類機場」(Bird Airport),可以清楚觀察在湖區活動的鳥,看著鳥類振翅斂羽的起落,還真有機場起降的氣氛呢!
值得一提的還有兒童戶外遊戲區,所有的遊憩設施都以溼地生物為模型,如魚頭形狀的入口、蝸牛造型的門閂等,提供親子一個安全又活潑的遊戲空間。另外也有針對學童的自然學習活動,如池塘水生昆蟲觀察,這裡設置小型池塘供兒童網撈觀察用。室內教室也有輔助學習的解說板、互動式的看板等。我們在濕地中心除了遇到許多家長帶小孩的訪客外,有一半的遊客都是賞鳥的愛好者,背著望遠鏡至賞鳥塔看鳥、在各個棲地間攝影等。Malcolm Whitehead表示關渡自然公園也是濕地保育組織的成員之一,全世界的組織成員都會互相交流心得及經驗,俾使濕地保育的工作能更理想。
Natural History Museum –Vanessa Isles(Learning Officer)
英國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位於倫敦市,我們參訪的重點有下列3個地方:
1.Wildlife Garden:這是位於博物館旁佔地約1公頃的園區,這個園區由負責教育的部門來管理,這裡規劃的方向是以保存及呈現英國現有的棲地環境,宛如英國自然環境的縮影。除了實景的展示外,這裡也進行一些環境監測計畫,如空氣品質的監側及紀錄、降雨的成分分析等,他們相信這些紀錄資料經由長期累積,可以作為了解整個英國環境變遷的基礎資料。此外這裡也設置可觀察土壤剖面的展示箱。這個園區也提供民眾(或學校)預約解說,由教育部門規劃課程,而整個園區的維護工作則由園藝部門的志工及工作人員負責。
2.Darwin Centre:這是博物館旁的一幢新建築,共有7層樓高,原本為提供研究人員辦公及研究室用,大樓內還設有生物標本(包含動、植物)館。自2002年起,這棟大樓始對外開放參觀,開放的空間即為各類生物的標本館,提供18歲以上民眾預約導覽及解說服務(由工作人員及志工協同進行)。Darwin是英國最著名的博物學家,他不僅精研世界物種的種源,也曾多次航行至世界各地去採集種源保存,我們即在不可勝數的標本櫃及玻璃瓶中發現Darwin幾個世紀前的採種紀錄!
3.Investigate room:這件研究室約於7年前開幕,負責人Daniel Wormald相當年輕,大學即是主修教育,他提出一種全然不同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No teach)。他顛覆了傳統的「授與(Teacher)-> 接受(Student)」的上對下知識傳導模式,而認為人都有學習的本能,可以自動自發的學習,而且學習效果會遠較傳統學習方式更佳。在這裡,提供各類的岩石標本、生物標本等供學童自行選擇,也提供解剖顯微鏡等相關工具以利深入觀察。工作人員在學童主動詢問或要求協助時才會開口,並不會干預學童的學習活動。這研究室並不如博物館的展示廳寬敞,設備有限,Daniel表示這是項實驗性質的方式,他們並不希望吸引過多人潮來走馬看花,限制名額可確保學習品質,提供來這裡的使用者有品質且不受干擾的自主學習。迄今為止,民眾的反應都不錯。
...
read more
London Wetland Centre-Malcolm Whitehead(Education Manager)
London Wetland Centre是英國最重要的濕地保育中心,是由Wildlife and wetland trust所經營。濕地中心是以信託方式購地而成立的,這個中心是以保育各種不同棲地類型的濕地及野生動物為宗旨。佔地廣闊的濕地中心分區呈現全世界各種溼地環境及相關的野生動物,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和濕地密切依存的鳥類。
這裡模擬了各種溼地環境,並在各個棲地種植伴生的植物,飼養棲息於該環境的鳥類,並提供鳥類可以築巢及棲息的資源(如在附近放供築巢的枝條等)。此外,這裡最大的水域-人工湖泊也是很精采的景點。人工湖泊位於濕地中心的一隅,和其他的濕地略有區隔(用以降低干擾),湖心營造沙洲、淤泥灘,湖岸則為草澤的棲地環境。湖的四周設有賞鳥的塔樓(1-2座,約10公尺高),塔樓內就是學習中心。塔樓的另一側是鳥類生態學習中心,設有各種引導學習的媒介,外牆則是透明玻璃,稱為「鳥類機場」(Bird Airport),可以清楚觀察在湖區活動的鳥,看著鳥類振翅斂羽的起落,還真有機場起降的氣氛呢!
值得一提的還有兒童戶外遊戲區,所有的遊憩設施都以溼地生物為模型,如魚頭形狀的入口、蝸牛造型的門閂等,提供親子一個安全又活潑的遊戲空間。另外也有針對學童的自然學習活動,如池塘水生昆蟲觀察,這裡設置小型池塘供兒童網撈觀察用。室內教室也有輔助學習的解說板、互動式的看板等。我們在濕地中心除了遇到許多家長帶小孩的訪客外,有一半的遊客都是賞鳥的愛好者,背著望遠鏡至賞鳥塔看鳥、在各個棲地間攝影等。Malcolm Whitehead表示關渡自然公園也是濕地保育組織的成員之一,全世界的組織成員都會互相交流心得及經驗,俾使濕地保育的工作能更理想。
Natural History Museum –Vanessa Isles(Learning Officer)
英國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位於倫敦市,我們參訪的重點有下列3個地方:
1.Wildlife Garden:這是位於博物館旁佔地約1公頃的園區,這個園區由負責教育的部門來管理,這裡規劃的方向是以保存及呈現英國現有的棲地環境,宛如英國自然環境的縮影。除了實景的展示外,這裡也進行一些環境監測計畫,如空氣品質的監側及紀錄、降雨的成分分析等,他們相信這些紀錄資料經由長期累積,可以作為了解整個英國環境變遷的基礎資料。此外這裡也設置可觀察土壤剖面的展示箱。這個園區也提供民眾(或學校)預約解說,由教育部門規劃課程,而整個園區的維護工作則由園藝部門的志工及工作人員負責。
2.Darwin Centre:這是博物館旁的一幢新建築,共有7層樓高,原本為提供研究人員辦公及研究室用,大樓內還設有生物標本(包含動、植物)館。自2002年起,這棟大樓始對外開放參觀,開放的空間即為各類生物的標本館,提供18歲以上民眾預約導覽及解說服務(由工作人員及志工協同進行)。Darwin是英國最著名的博物學家,他不僅精研世界物種的種源,也曾多次航行至世界各地去採集種源保存,我們即在不可勝數的標本櫃及玻璃瓶中發現Darwin幾個世紀前的採種紀錄!
3.Investigate room:這件研究室約於7年前開幕,負責人Daniel Wormald相當年輕,大學即是主修教育,他提出一種全然不同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No teach)。他顛覆了傳統的「授與(Teacher)-> 接受(Student)」的上對下知識傳導模式,而認為人都有學習的本能,可以自動自發的學習,而且學習效果會遠較傳統學習方式更佳。在這裡,提供各類的岩石標本、生物標本等供學童自行選擇,也提供解剖顯微鏡等相關工具以利深入觀察。工作人員在學童主動詢問或要求協助時才會開口,並不會干預學童的學習活動。這研究室並不如博物館的展示廳寬敞,設備有限,Daniel表示這是項實驗性質的方式,他們並不希望吸引過多人潮來走馬看花,限制名額可確保學習品質,提供來這裡的使用者有品質且不受干擾的自主學習。迄今為止,民眾的反應都不錯。
...
read more
2007/07/24
[+/-] : 英國環境教育與田野研習參訪(二)
DAY3
Westonbirt Arboretum, Tetbury Gloucestershire–Chris Meakin
這是一個政府機關,管理很大的一片樹木園,除了推動一些環教活動,還舉辦一些自然體驗的活動。他們的教育館有一間森林的展示體驗館,除了展示一些常見植物,還有一些園區常見的野生動物。最令我們感興趣的是賞鳥館,在戶外設置了不同的鳥類餵食器,吸引各種鳥類前來,利用一面不透光的夾層玻璃來區隔鳥類餵食區,從房間裡面可以看到、觀察到鳥類,鳥類卻看不到人類的活動,這樣的設計得到民眾和學童非常的喜愛。
The Living Forest, Newbury–Alex Smiley
這是一個非政府機關,主要的目標是從事熱帶雨林的保育和宣導教育,它的建築採用綠建築的概念:太陽能、層積材、水循環系統、再生熱能系統。,這裡有個熱帶雨林的溫室,雖然規模和設計不如Kew Gardens熱帶雨林溫室的壯觀,但是卻非常受到學生和兒童的喜愛,因為裡面除了搜集、展示熱帶雨林的植物,還蒐集飼養了很多珍奇、可愛的動物和昆蟲,一些顏色鮮豔的鳥類在人們身邊活動,非常討人喜歡。這些動物很多是被棄養的,然後被中心所收容;有些鮮豔美麗的蝴蝶則是從熱帶國家以蛹的方式引進的,例如:摩爾福蝶、大白斑蝶等等。
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活動和遊戲給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例如:「創造熱帶雨林的野生動物」,是對6-8歲的兒童,先讓它們看一些熱帶雨林中鳥類羽毛、蝴蝶翅膀,然後發揮想像力,畫出心目中的動物,然後再到溫室中,親自觀察這些動物的模樣,驗證實際和想像的差異。
他們教育民眾愛護環境,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因此提倡使用在生燃料,推廣使用木材鋸成木屑,再去燃燒產生熱能。
DAY4
Introduction to Kew Gardens’ education department–Sarah Balding and Lorraine Furlong
Kew Gardens 列屬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園的管理部門相當龐大,分工精細,和環境教育相關的主要有園藝、出版及教育等三部門。我們拜訪的是Education Officers,Kew的教育部門還因不同的對象,而細分為針對成人及學童、親子等不同的小部門,和我們訪談的是負責兒童教育的主管。
Kew Gardens的教育部門針對幼童、學童、教師及一般成人大眾提供不同的課程及活動,而這些課程都是由教育部門規劃,由植物園員工及志工偕同執行,如「Topic Day」即是在特定的時日針對特別的主題設計活動,可能利用某一個溫室當作學習教室,進行相關活動等。所有的課程都採預約制,而且是免費的,入園民眾只需付門票費即可。
教育部門有專門的教師來執行教育課程,Kew設有5道的認證程序,這些教師需要通過認證方能成為有資格的教師,同時他們也有替代教師。有些教師在大學即是以教育為主修,在Kew工作後並經訓練後,取得教師資格。Kew會提供1週的室內課程及一些活動行程來教導志工如何和小孩溝通等,志工不如教師的嚴格要求,沒有認證程序,通常是由有經驗的志工去帶領沒經驗的志工。每年約有85,000個兒童來到Kew Gardens進行戶外學習。值得一提的是,Kew Gardens的志工每個部門都有,如園藝志工、導覽志工等。
Kew Gardens戶外學習的課程會隨著季節的轉換來變更課程內容。每堂課約為90分鐘(也可視兒童年齡改為60分鐘)。Kew Gardens自1992才開始推出戶外教學的活動,現在Kew Gardens已設計數十種課程供團體選擇預約,並可依據需求修正部分課程內容。Kew Gardens的教育部門主要針對學童及成人兩個客層服務。提供給成人的課程有季節性的(seasonal course)及循環式的(round the course)課程。
訪談結束後我們並沒有太多時間在Kew Gardens內逗留,只去了這幾年才新設置完成的兒童遊戲區。兒童遊戲區全由色彩斑斕的人工設施組成,地面是安全的軟墊,可供幼童安全地爬行。戶外簡易的遊樂設施(如溜滑梯、翹翹板等)都以植物的造型施作,室內的遊戲設施不僅呈現植物多樣性的型態,也將寓教於樂發揮的淋漓盡致。一朵放大比例的花卉模型,雄蕊、雌蕊、柱頭等構造一應俱全,可讓幼童進行去仔細觀察,並透過相關電子設備如散發香味等,模擬植物的實際生物訊息。還有食蟲植物、爬藤植物等相關巨大模型等,據了解,這些設施都會搭配相關認識植物的課程來操作,不僅吸引幼童學習,也達到充分利用感官認知的方式加深學習效果。
Epping Forest Field Centre–Hannah Rose
Epping Forest是FSC位倫敦近郊的研習中心,這個中心並沒有住宿設備,僅提供日間的研習課程。Epping Forest是個歷史悠久的林地(約300-400年的歷史),擁有完整的次生林相,佔地2400公頃,包含有河流及石楠原(heath land)等環境,距倫敦僅25公里。Epping Forest設為FSC的研習中心已有35年的歷史,每天至少有150個學生會到這裡參加研習。
FSC因參與執行London Challenge計畫,由倫敦市政府提供經費,資助11-14歲的倫敦學童進行戶外研習的活動。Epping Forest因距離倫敦很近,所以成為倫敦學校選擇戶外教學地點的首選之地。
我們在這裡觀摩了一堂小學生的戶外教學。參加的對象為11歲左右的男生,該班人數約30人左右,由2名教師及1名FSC講師(及Hannah)引領整個活動進行,由提供Epping Forest Field Centre提供場地及相關器具,活動內容為觀察池塘的水生昆蟲。學童們分組進行池塘網撈、水生昆蟲辨識及紀錄。學童們都相當投入這個活動,2名教師也全程協助學童觀察及安全的維護。活動結束後,全班帶回Epping Forest Field Centre的教室,進行各組資料彚整及討論。學校教師以引導討論的方式,讓學童自己去發掘問題及答案,野外調查得到的資料並沒有標準答案,教師完整呈現各組調查結果,除了可以讓學生可以清楚比較自己的調查結果和他組的差異,並深入思索產生差異的原因,大家都很踴躍發言,腳師也以鼓勵的語氣給予肯定,和我們傳統一言堂式、教條式及統一標準答案式的教學相當不同。
我們也在這裡和後續將來到台灣協助研討會及培訓計畫的講師Hannah Rose碰了面,她帶我們簡略的了解這個日間研習中心的運作方式及研習中心的環境。我們也利用剩餘時間討論她的來台計畫及日前和Chris討論後修正的計畫細節。...
read more
Westonbirt Arboretum, Tetbury Gloucestershire–Chris Meakin
這是一個政府機關,管理很大的一片樹木園,除了推動一些環教活動,還舉辦一些自然體驗的活動。他們的教育館有一間森林的展示體驗館,除了展示一些常見植物,還有一些園區常見的野生動物。最令我們感興趣的是賞鳥館,在戶外設置了不同的鳥類餵食器,吸引各種鳥類前來,利用一面不透光的夾層玻璃來區隔鳥類餵食區,從房間裡面可以看到、觀察到鳥類,鳥類卻看不到人類的活動,這樣的設計得到民眾和學童非常的喜愛。
The Living Forest, Newbury–Alex Smiley
這是一個非政府機關,主要的目標是從事熱帶雨林的保育和宣導教育,它的建築採用綠建築的概念:太陽能、層積材、水循環系統、再生熱能系統。,這裡有個熱帶雨林的溫室,雖然規模和設計不如Kew Gardens熱帶雨林溫室的壯觀,但是卻非常受到學生和兒童的喜愛,因為裡面除了搜集、展示熱帶雨林的植物,還蒐集飼養了很多珍奇、可愛的動物和昆蟲,一些顏色鮮豔的鳥類在人們身邊活動,非常討人喜歡。這些動物很多是被棄養的,然後被中心所收容;有些鮮豔美麗的蝴蝶則是從熱帶國家以蛹的方式引進的,例如:摩爾福蝶、大白斑蝶等等。
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活動和遊戲給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例如:「創造熱帶雨林的野生動物」,是對6-8歲的兒童,先讓它們看一些熱帶雨林中鳥類羽毛、蝴蝶翅膀,然後發揮想像力,畫出心目中的動物,然後再到溫室中,親自觀察這些動物的模樣,驗證實際和想像的差異。
他們教育民眾愛護環境,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因此提倡使用在生燃料,推廣使用木材鋸成木屑,再去燃燒產生熱能。
DAY4
Introduction to Kew Gardens’ education department–Sarah Balding and Lorraine Furlong
Kew Gardens 列屬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園的管理部門相當龐大,分工精細,和環境教育相關的主要有園藝、出版及教育等三部門。我們拜訪的是Education Officers,Kew的教育部門還因不同的對象,而細分為針對成人及學童、親子等不同的小部門,和我們訪談的是負責兒童教育的主管。
Kew Gardens的教育部門針對幼童、學童、教師及一般成人大眾提供不同的課程及活動,而這些課程都是由教育部門規劃,由植物園員工及志工偕同執行,如「Topic Day」即是在特定的時日針對特別的主題設計活動,可能利用某一個溫室當作學習教室,進行相關活動等。所有的課程都採預約制,而且是免費的,入園民眾只需付門票費即可。
教育部門有專門的教師來執行教育課程,Kew設有5道的認證程序,這些教師需要通過認證方能成為有資格的教師,同時他們也有替代教師。有些教師在大學即是以教育為主修,在Kew工作後並經訓練後,取得教師資格。Kew會提供1週的室內課程及一些活動行程來教導志工如何和小孩溝通等,志工不如教師的嚴格要求,沒有認證程序,通常是由有經驗的志工去帶領沒經驗的志工。每年約有85,000個兒童來到Kew Gardens進行戶外學習。值得一提的是,Kew Gardens的志工每個部門都有,如園藝志工、導覽志工等。
Kew Gardens戶外學習的課程會隨著季節的轉換來變更課程內容。每堂課約為90分鐘(也可視兒童年齡改為60分鐘)。Kew Gardens自1992才開始推出戶外教學的活動,現在Kew Gardens已設計數十種課程供團體選擇預約,並可依據需求修正部分課程內容。Kew Gardens的教育部門主要針對學童及成人兩個客層服務。提供給成人的課程有季節性的(seasonal course)及循環式的(round the course)課程。
訪談結束後我們並沒有太多時間在Kew Gardens內逗留,只去了這幾年才新設置完成的兒童遊戲區。兒童遊戲區全由色彩斑斕的人工設施組成,地面是安全的軟墊,可供幼童安全地爬行。戶外簡易的遊樂設施(如溜滑梯、翹翹板等)都以植物的造型施作,室內的遊戲設施不僅呈現植物多樣性的型態,也將寓教於樂發揮的淋漓盡致。一朵放大比例的花卉模型,雄蕊、雌蕊、柱頭等構造一應俱全,可讓幼童進行去仔細觀察,並透過相關電子設備如散發香味等,模擬植物的實際生物訊息。還有食蟲植物、爬藤植物等相關巨大模型等,據了解,這些設施都會搭配相關認識植物的課程來操作,不僅吸引幼童學習,也達到充分利用感官認知的方式加深學習效果。
Epping Forest Field Centre–Hannah Rose
Epping Forest是FSC位倫敦近郊的研習中心,這個中心並沒有住宿設備,僅提供日間的研習課程。Epping Forest是個歷史悠久的林地(約300-400年的歷史),擁有完整的次生林相,佔地2400公頃,包含有河流及石楠原(heath land)等環境,距倫敦僅25公里。Epping Forest設為FSC的研習中心已有35年的歷史,每天至少有150個學生會到這裡參加研習。
FSC因參與執行London Challenge計畫,由倫敦市政府提供經費,資助11-14歲的倫敦學童進行戶外研習的活動。Epping Forest因距離倫敦很近,所以成為倫敦學校選擇戶外教學地點的首選之地。
我們在這裡觀摩了一堂小學生的戶外教學。參加的對象為11歲左右的男生,該班人數約30人左右,由2名教師及1名FSC講師(及Hannah)引領整個活動進行,由提供Epping Forest Field Centre提供場地及相關器具,活動內容為觀察池塘的水生昆蟲。學童們分組進行池塘網撈、水生昆蟲辨識及紀錄。學童們都相當投入這個活動,2名教師也全程協助學童觀察及安全的維護。活動結束後,全班帶回Epping Forest Field Centre的教室,進行各組資料彚整及討論。學校教師以引導討論的方式,讓學童自己去發掘問題及答案,野外調查得到的資料並沒有標準答案,教師完整呈現各組調查結果,除了可以讓學生可以清楚比較自己的調查結果和他組的差異,並深入思索產生差異的原因,大家都很踴躍發言,腳師也以鼓勵的語氣給予肯定,和我們傳統一言堂式、教條式及統一標準答案式的教學相當不同。
我們也在這裡和後續將來到台灣協助研討會及培訓計畫的講師Hannah Rose碰了面,她帶我們簡略的了解這個日間研習中心的運作方式及研習中心的環境。我們也利用剩餘時間討論她的來台計畫及日前和Chris討論後修正的計畫細節。...
read more
2007/07/23
[+/-] : 英國環境教育與田野研習參訪(一)
文/范義彬
這次英國參訪的經費是由英國文化協會所資助,而「田野環境教育跨國交流計畫」為英國田野研究協會與亞熱帶生態學學會以及林業試驗所共同合作,使台灣有機會觀摩學習英國田野研究協會多年籌辦戶外環境教育的經驗,來提升台灣環境教育品質,並加強植物園永續經營管理,以及充實生物多樣性教學內容。
此次參訪英國環教團體和組織包括公立的Westonbirt Arboretum、Natural History Museum,私立的田野研究協會3個教育中心和Wildlife Trust、Living Forest、Kew Gardens、London Wetland Centre等等。英國的田野研究協會(Field studies council)是一獨立的教育公益團體。成立於1943年,總部在英格蘭Shrewsburry,其宗旨是「讓人人都了解環境」。該會目前共有17座位於英格蘭及威爾斯各地之田野中心,用來作為教學之場所。教學活動內容包括健行、探索自然、生態與保育、探險活動、歷史與考古、攝影、園藝、藝術等。
由此次的參訪看到英國的環境教育不僅設備完善,而且教學生動活潑。英國的環境教育著重在訓練學童團隊合作、親自動手操作,培養獨立思考精神,而且特別重視戶外安全的評估。這些都是我們的環境教育中最為欠缺且值得學習的,此次參訪的成果對於往後推動環境教育的執行上助益良多。
參訪行程報告:
DAY1
Introduction to Field Studies Council Publications Unit-Simon Norman
從他的介紹有幾點了解和心得:他們對出版品的規劃非常周詳完整;有不同層級的規劃,從幼兒青少年到大專生和教師。每年出版4種摺頁,至今已經超過300種不同主題。每一種出版品均能兼顧美觀、專業和普及化出版的工作組成包括:規劃設計、畫家、專業教師或學者。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完成了一個網站,還有他們推動16~19歲青少年對戶外教育的成效。
Introduction to Field Studies Council–James Hindson
James介紹英國的田野研究協會(Field studies council)是一獨立的教育公益團體,成立於1943年,總部在英格蘭Shrewsburry,其宗旨是「讓人人都了解環境」。該會目前共有17座位於英格蘭及威爾斯各地之田野中心,用來作為教學之場所。教學活動內容包括健行、探索自然、生態與保育、探險活動、歷史與考古、攝影、園藝、藝術等。田野研究協會的業務及政策推行是非常值得我們的效法,每十年經過共同的討論後,擬訂工作政策和目標,一旦政策確定後不會因換人而改變或是換主管而變動。
James是負責國際教育交流合作部門的主管,這次的英國參訪行程主要都是由他在主導和安排。目前他們已經和30多個國家交流合作,將他們成功的經驗提供給這些開發中國家,提升環境教育的品質和內容,共同維護人類永續的生存。
DAY2
Preston Montford Field Centre–Ms Sue Townsend
Sue Townsend是Montford Field Centre的負責人,她介紹這個田野中心是有住宿的,可容納100多個床位,所以提供3-5天的活動,在戶外有一個教育園區是提供給學齡前的幼童學習、遊憩的場所,他們強調讓學童從眼、耳、鼻、手等各種不同的感官去體驗自然。
FSC Biodiversity Officer, FSC Publications–Pete Boardman
Pete是負責公共部門的,他們訓練社區民眾或是志工從事於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的工作,他個人對蛾類非常有興趣,因此訓練了一批志工調查、監測一種白天飛行活動的尺蛾,這種蛾類在英格蘭的數量非常稀少,生活史也並不清楚,希望透過這種方式,長期監測、研究。
Shropshire Wildlife Trust –Sara Bellis
這是全國野生動物信託網絡之一,這個野生動物信託和FSC的宗旨和實行方式有顯著不同,他們針對野生動物做物種和棲地的保育,這點不同於FSC;他們主動到學校進行宣導教育,不像FSC,學生、民眾自己到FSC的教育中心。
這個Shropshire Wildlife Trust的建築物非常古老,據Sara所述此建築物已經超過一千年的歷史,雖然如此,他們將其內部設計成教室,不但沒有破壞其結構,而其設備和儀器都非常的完善。
這個中心有一個小小的花園,但是這個教育園區卻有很多環境教育的題材:香草植物區、廚餘堆肥教育區、水池生態觀察區、冬季動物藏匿區、面具創作展示區等,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read more
這次英國參訪的經費是由英國文化協會所資助,而「田野環境教育跨國交流計畫」為英國田野研究協會與亞熱帶生態學學會以及林業試驗所共同合作,使台灣有機會觀摩學習英國田野研究協會多年籌辦戶外環境教育的經驗,來提升台灣環境教育品質,並加強植物園永續經營管理,以及充實生物多樣性教學內容。
此次參訪英國環教團體和組織包括公立的Westonbirt Arboretum、Natural History Museum,私立的田野研究協會3個教育中心和Wildlife Trust、Living Forest、Kew Gardens、London Wetland Centre等等。英國的田野研究協會(Field studies council)是一獨立的教育公益團體。成立於1943年,總部在英格蘭Shrewsburry,其宗旨是「讓人人都了解環境」。該會目前共有17座位於英格蘭及威爾斯各地之田野中心,用來作為教學之場所。教學活動內容包括健行、探索自然、生態與保育、探險活動、歷史與考古、攝影、園藝、藝術等。
由此次的參訪看到英國的環境教育不僅設備完善,而且教學生動活潑。英國的環境教育著重在訓練學童團隊合作、親自動手操作,培養獨立思考精神,而且特別重視戶外安全的評估。這些都是我們的環境教育中最為欠缺且值得學習的,此次參訪的成果對於往後推動環境教育的執行上助益良多。
參訪行程報告:
DAY1
Introduction to Field Studies Council Publications Unit-Simon Norman
從他的介紹有幾點了解和心得:他們對出版品的規劃非常周詳完整;有不同層級的規劃,從幼兒青少年到大專生和教師。每年出版4種摺頁,至今已經超過300種不同主題。每一種出版品均能兼顧美觀、專業和普及化出版的工作組成包括:規劃設計、畫家、專業教師或學者。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完成了一個網站,還有他們推動16~19歲青少年對戶外教育的成效。
Introduction to Field Studies Council–James Hindson
James介紹英國的田野研究協會(Field studies council)是一獨立的教育公益團體,成立於1943年,總部在英格蘭Shrewsburry,其宗旨是「讓人人都了解環境」。該會目前共有17座位於英格蘭及威爾斯各地之田野中心,用來作為教學之場所。教學活動內容包括健行、探索自然、生態與保育、探險活動、歷史與考古、攝影、園藝、藝術等。田野研究協會的業務及政策推行是非常值得我們的效法,每十年經過共同的討論後,擬訂工作政策和目標,一旦政策確定後不會因換人而改變或是換主管而變動。
James是負責國際教育交流合作部門的主管,這次的英國參訪行程主要都是由他在主導和安排。目前他們已經和30多個國家交流合作,將他們成功的經驗提供給這些開發中國家,提升環境教育的品質和內容,共同維護人類永續的生存。
DAY2
Preston Montford Field Centre–Ms Sue Townsend
Sue Townsend是Montford Field Centre的負責人,她介紹這個田野中心是有住宿的,可容納100多個床位,所以提供3-5天的活動,在戶外有一個教育園區是提供給學齡前的幼童學習、遊憩的場所,他們強調讓學童從眼、耳、鼻、手等各種不同的感官去體驗自然。
FSC Biodiversity Officer, FSC Publications–Pete Boardman
Pete是負責公共部門的,他們訓練社區民眾或是志工從事於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的工作,他個人對蛾類非常有興趣,因此訓練了一批志工調查、監測一種白天飛行活動的尺蛾,這種蛾類在英格蘭的數量非常稀少,生活史也並不清楚,希望透過這種方式,長期監測、研究。
Shropshire Wildlife Trust –Sara Bellis
這是全國野生動物信託網絡之一,這個野生動物信託和FSC的宗旨和實行方式有顯著不同,他們針對野生動物做物種和棲地的保育,這點不同於FSC;他們主動到學校進行宣導教育,不像FSC,學生、民眾自己到FSC的教育中心。
這個Shropshire Wildlife Trust的建築物非常古老,據Sara所述此建築物已經超過一千年的歷史,雖然如此,他們將其內部設計成教室,不但沒有破壞其結構,而其設備和儀器都非常的完善。
這個中心有一個小小的花園,但是這個教育園區卻有很多環境教育的題材:香草植物區、廚餘堆肥教育區、水池生態觀察區、冬季動物藏匿區、面具創作展示區等,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read more
2007/07/16
[+/-] : 什麼是「BioBlitz」
「BioBlitz」是兩個字組合起來的,「Bio」是希臘文,是「生命」的意思;「Blitz」是德文,意思是「閃電戰」。把兩個字組合起來,意思是「很多人,在很短的時間內〈通常是24小時〉,在一個特定的區域中〈通常是都市公園〉尋找生命〈就是生物〉」。
BioBlitz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由科學家帶領一般民眾,在都市公園中進行地毯式的搜索,儘可能的找出最多數的生物種類,並把發現的物種與數量記錄下來。經由每年度持續的進行這樣的活動,就會成為對都市公園中生物多樣性的追蹤。
BioBlitz能帶來什麼?
Fun. 趣味盎然簡單來說,BioBlitz是教育與調查生物多樣性的工具。藉著科學家與專家學者帶領辨識各式各樣的生物種類,這對一般民眾而言,是有趣且稀奇的體驗。這對生物多樣性保育觀念的推廣是很有價值的。
Brings out the Specialists. 專家詮釋
Identifying Rare and Unique Species/Groups. 告知實況
Documenting Species Occurrence. 紀錄物種
Media Attention! 媒體囑目
Natural History Synergy. 強化知識
Park/Scientist Bridge Building. 統合管理
Estimate Species Richness. 估算物種
BioBlitz活動進行方式:
- 活動前準備:活動開始之前,需要收集當地社區或一處自然環境生態資料,或由科學家親自到該區域實地去執行田野調查,統整生物多樣性資料。
- .活動中:集結專家與民眾參與連續24小時的實地勘查,估算動植物的總數,完成各物種調查表。
- 活動後:各專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收集到的樣品,進行分類與辨識,然後將資料彙整後傳到網站上,可作為日後研究的依據。
生物多樣性普查―搜尋生命的閃電戰
24小時自然任務
華江生物多樣性普查 發現繽紛生命...
read more
2007/07/15
[+/-] :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構成
文/黃生(臺灣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
一、 紅樹林的地理分布
紅樹林是指生長在河流入海口或潟湖沿岸的特殊森林生態系,組成紅樹林生態系的優勢物種主要為紅樹科、海欖科和棕櫚科等的植物。紅樹林生態系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故南中國海的各個大小海灣、潟湖均可見紅樹林景觀,此外,大西洋兩岸、印度洋、太平洋等低緯度地帶亦有紅樹林的分布。
二、 紅樹林的傳播機制
紅樹林靠胎苗傳播,由沿岸海流帶至各地。沿岸海流受熱帶季風的影響甚大,也影響了各族群基因庫的組成。陸域的各生態系其中的物種都可能受海洋的阻隔而有族群遺傳的隔離和分化,這是因為各族群基因庫裡的基因組成經過遺傳代代嬗遞,並受天澤、基因漂變等自然現象的影響而自成格局。而向紅樹林生態系中的物種,則因海流之帶動,基因相對的順暢,海洋不是紅樹林的族群分化的主因,反而陸地是這群生物基因分化的阻隔。
各族群基因庫中,因為有鄰近族群的基因流進流出而使族群內的基因多樣性豐富,族群間的基因多樣性因為都有著相似的成分而少有差異,紅樹林由海流傳播的機制造成了這個生態系特殊的族群基因分布的格局。
三、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構成
紅樹林既然由海流來傳送胎苗,基因流傳暢旺,各處紅樹林的群落生態顯於陸域的群落生態有根本上的不同。陸域的天擇所考慮的乾旱、冰霜、光照、溼度等問題在紅樹林裡均非限制因子,而是受鹽度、水溫的影響,故這些因子成為研究群落生態系的重要考慮條件。同時,紅樹林群落的組成物種多樣性的歧異很大,像台灣的紅樹林只有五、六種,而在泰、馬地區則有五、六十種之多,海流對紅樹林的胎苗是一體運送,因此紅樹林便成為研究整個群落生態遺傳的重要模型。然而,群落整體的遺傳研究有相當高的困難度,除了生產者之外,還要考慮到招潮蟹等消費者是否也是一個群落、一個群落的流傳。紅樹林生態系的構成應是未來重要的研究課題,這個建議是由幾個族群基因多樣性研究所獲得的結果所推測的,以下分別以水筆仔和細蕊紅樹兩個例子來說明。
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基因的研究已經告訴了我們紅樹林生態系系統演化的脈絡,它和地質上所發生的事件是相符合的,但是我們現在所提出的單一物種的遺傳研究尚不足以解釋整個群落的演化故事,所以未來應該朝向以群落為單位的基因多樣性研究。
...
read more
一、 紅樹林的地理分布
紅樹林是指生長在河流入海口或潟湖沿岸的特殊森林生態系,組成紅樹林生態系的優勢物種主要為紅樹科、海欖科和棕櫚科等的植物。紅樹林生態系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故南中國海的各個大小海灣、潟湖均可見紅樹林景觀,此外,大西洋兩岸、印度洋、太平洋等低緯度地帶亦有紅樹林的分布。
二、 紅樹林的傳播機制
紅樹林靠胎苗傳播,由沿岸海流帶至各地。沿岸海流受熱帶季風的影響甚大,也影響了各族群基因庫的組成。陸域的各生態系其中的物種都可能受海洋的阻隔而有族群遺傳的隔離和分化,這是因為各族群基因庫裡的基因組成經過遺傳代代嬗遞,並受天澤、基因漂變等自然現象的影響而自成格局。而向紅樹林生態系中的物種,則因海流之帶動,基因相對的順暢,海洋不是紅樹林的族群分化的主因,反而陸地是這群生物基因分化的阻隔。
各族群基因庫中,因為有鄰近族群的基因流進流出而使族群內的基因多樣性豐富,族群間的基因多樣性因為都有著相似的成分而少有差異,紅樹林由海流傳播的機制造成了這個生態系特殊的族群基因分布的格局。
三、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構成
紅樹林既然由海流來傳送胎苗,基因流傳暢旺,各處紅樹林的群落生態顯於陸域的群落生態有根本上的不同。陸域的天擇所考慮的乾旱、冰霜、光照、溼度等問題在紅樹林裡均非限制因子,而是受鹽度、水溫的影響,故這些因子成為研究群落生態系的重要考慮條件。同時,紅樹林群落的組成物種多樣性的歧異很大,像台灣的紅樹林只有五、六種,而在泰、馬地區則有五、六十種之多,海流對紅樹林的胎苗是一體運送,因此紅樹林便成為研究整個群落生態遺傳的重要模型。然而,群落整體的遺傳研究有相當高的困難度,除了生產者之外,還要考慮到招潮蟹等消費者是否也是一個群落、一個群落的流傳。紅樹林生態系的構成應是未來重要的研究課題,這個建議是由幾個族群基因多樣性研究所獲得的結果所推測的,以下分別以水筆仔和細蕊紅樹兩個例子來說明。
1. 水筆仔(Kandelia candel)自發現以來,一直被認為這個屬只有一個種,經過粒線體DNA和葉綠體DNA的研究、分析,發現洋流的流動使得分布在東海及南中國海北部的族群基因同質化;這樣的情形也同時發生在南中國海南部沿岸的族群;而這兩群的水筆仔之間有著很明顯的遺傳分化。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因為不同的獨立洋流系統,使得南、北的水筆仔無法進行基因交流。直至2003年許秋容博士等人根據這些遺傳資訊,以及染色體數目、生理適應能力、葉的解剖構造及地理分布,才發現這兩群水筆仔分屬於不同的種類。根據命名法規,南中國海以南、以西的水筆仔沿用舊有的學名(Kandelia candel),南中國海以北的水筆仔則重新命名為Kandelia obovata。
2. 細蕊紅樹族群基因流傳也是靠海流的協助。以南中國海為例,這個海域就像個大池塘,細蕊紅樹的胎生苗在這個池塘裡漂來漂去,也順暢地將基因送到了其他族群,順暢的基因交流史的南中國海的細蕊紅樹形成了一個穩定的關聯族群(metapopulation)。可是胎苗的流動卻被馬來半島所阻隔,因此南中國海的族群便與孟加拉灣的族群產生了分化(圖)。
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基因的研究已經告訴了我們紅樹林生態系系統演化的脈絡,它和地質上所發生的事件是相符合的,但是我們現在所提出的單一物種的遺傳研究尚不足以解釋整個群落的演化故事,所以未來應該朝向以群落為單位的基因多樣性研究。
...
read more
2007/07/13
[+/-] : 山中清晨的一個鐘頭
文/金恒鑣
福山行其一:清晨六時。
台北下班後開車,夜八時抵福山試驗林,講課二小時後旋即就寢。
次晨天微亮,六時許。我起身披一件風衣。一出門便看到遠處的小草坪上一隻中型山羌低頭啃著草。等我走近相距約二十五公尺處,牠抬起頭,面向著我,兩耳略為豎起,顯出警覺的戒備。我馬上把頭撇開,沒敢正視,但不時用眼角的餘光掃視牠的下一步動作。不過一分鐘,牠低下頭專心啃草了。牠一面從容地啃著草,一面往草坪邊的樹叢走過去,不久沒入樹林。
半分鐘後,一隻相當大的公山羌從我身後衝出,快步跳到草坪中央。牠的皮毛光亮,身體看起來很壯健。這麼健美的山羌,在台灣的其他山區並不多見。這時,牠突然朝樹林的方面吼叫一聲,再小跑跳入樹林。
這一聲的吼叫,不甚悅耳,可是我聽得懂,牠在宣告領域。此地原本是牠們的地盤,當然尊重牠的統治權,我當下快步離開草坪邊。
福山行其二:清晨六時一刻。
我坐在福山研究中心外的石階上,面對著墨綠的樹林,靜靜地等待天趨亮,遠山還浸淫在水霧中。
當眼前的大山羌消失於樹林的時候,我收回目光,瀏覽近物。我瞥見與我雙眼平視齊高之處,有個細細白絮般的東西停在空中,有若一枚蒲公英飛散的種子,也像有骨無頂的迷你傘。經驗告訴我蒲公英的種子浮飄空中之際,會隨著風向同速流動,不會滯留在半空。
我於是趨身向前探個究竟,原來那是一隻蜘蛛,一條看不見的細絲必定連在三公尺高的屋簷,牠才能一動也不動地懸在半空。
我定睛看著,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約等了三分鐘不見任何動靜,我耐不下心,便輕輕的朝牠吹了一口氣。那隻蜘蛛毫無預警的如斷線的風箏,瞬間掉在石磚地上,但還是一動也不動。
我知道這場景若發生在樹林裡,蜘蛛便輕輕地降落在草叢,安全地躲了起來。我耐心地等待牠的動靜,同時用數位相機留下紀錄。我順便看看附近地上有什麼可觀察的事件。這時手機突然震動起來,一位早起的朋友送來一句「早安」的簡訊。空氣還是冰涼的,四周闃無人跡,我的心裡卻升起一陣溫暖,不自覺是孤獨的在這空曠的山區裡。
我又想起那隻蜘蛛來,牠卻已不知去向。奇怪?難道牠這麼會利用我不留神的機會逃離我的視線?
不久,又有一隻浮飄半空的蜘蛛出現在我眼前,我猜就是剛才那一隻,墜地時,細絲很可能根本沒斷,牠因而可隨時升回空中。
蜘蛛的身體非常輕,體表面積很大,浮力本來就強,若掛了極細的蜘蛛絲,浮力更大,可以在微風中輕易地遠颺他方,甚至跨海登上汪洋中的海島。一個剛剛誕生、無任何生命的島嶼 (如火山島),最先登陸的動物之一往往是蜘蛛。
福山行之三:清晨六時三刻。
我踱到昨晚有燈光之處,發現地面有幾隻蟲屍,我靠牆坐下。
不遠處地上有一隻蛾,拾元硬幣大小,蛋黃色,翅緣有殘破,顯然是昨夜撲燈的挫折所致。牠面朝上靜靜地躺著,顯然已了無生機。不需一個禮拜,牠便會化成泥土回歸自然了。
不料,蛾居然移動起來了。這個場景又拾回我的好奇心。我趨身湊近仔細觀察,發現有一隻蟻緊緊地咬住蛾的頭部,一步一步地往後拉。蟻使出全身力氣,為克服粗糙的地面,不時改變方向與左右移動。在拉的過程中,蟻的全身嚴重的扭曲,關節外凸,加上赤銅的體色,彷彿長江三峽裸體的縴夫。這時我拿出手機,按下碼錶功能,發現十五分鐘後才把蛾拉離原點約有一公尺半。
我這時起了一個念頭,想把死蛾連帶活蟻裝在我隨身攜帶的小瓶內,帶回研究室分別秤秤乾重,計算蛾與蟻的體重與兩者的比例。繼之又想到蛾可能是這隻蟻今天的首次收穫,別因為我的職業衝動,牠失去了餐,還賠上命,成了蟻的終身遺憾?於是我並未行動。
快到七時了,學生陸續到齊,我們要出發看自然。這清晨的一小時,我在福山試驗林看到了大地生命的循環與能量的傳遞,也看到自然界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清潔環境與生養眾多。
【後記之一】這一天我帶學生到福山實習「生態系管理學」的課外教學。約定大家在早上七時碰面。我在六時起身先到外面看看,便有了上述三種遭遇,順便記下,做為學生觀察生態的引言。
【後記之二】當天下午我回到研究室,將早上收集的照片分別寄給林試所的沈勇強、東海大學的卓逸民與彰師大的林宗岐諸位專家,請他們代為檢定物種。第二天從電郵中得悉,牠們分別是苔蛾 (Notata),銀腹蜘蛛 (Leucauge),與大林長腳家蟻 (Aphaenogaster tipuna),我在此感謝他們的協助鑑定物種。
金恒鑣 於2006年11 月24 日清晨的福山
2007.01.27 中國時報
...
read more
福山行其一:清晨六時。
台北下班後開車,夜八時抵福山試驗林,講課二小時後旋即就寢。
次晨天微亮,六時許。我起身披一件風衣。一出門便看到遠處的小草坪上一隻中型山羌低頭啃著草。等我走近相距約二十五公尺處,牠抬起頭,面向著我,兩耳略為豎起,顯出警覺的戒備。我馬上把頭撇開,沒敢正視,但不時用眼角的餘光掃視牠的下一步動作。不過一分鐘,牠低下頭專心啃草了。牠一面從容地啃著草,一面往草坪邊的樹叢走過去,不久沒入樹林。
半分鐘後,一隻相當大的公山羌從我身後衝出,快步跳到草坪中央。牠的皮毛光亮,身體看起來很壯健。這麼健美的山羌,在台灣的其他山區並不多見。這時,牠突然朝樹林的方面吼叫一聲,再小跑跳入樹林。
這一聲的吼叫,不甚悅耳,可是我聽得懂,牠在宣告領域。此地原本是牠們的地盤,當然尊重牠的統治權,我當下快步離開草坪邊。
福山行其二:清晨六時一刻。
我坐在福山研究中心外的石階上,面對著墨綠的樹林,靜靜地等待天趨亮,遠山還浸淫在水霧中。
當眼前的大山羌消失於樹林的時候,我收回目光,瀏覽近物。我瞥見與我雙眼平視齊高之處,有個細細白絮般的東西停在空中,有若一枚蒲公英飛散的種子,也像有骨無頂的迷你傘。經驗告訴我蒲公英的種子浮飄空中之際,會隨著風向同速流動,不會滯留在半空。
我於是趨身向前探個究竟,原來那是一隻蜘蛛,一條看不見的細絲必定連在三公尺高的屋簷,牠才能一動也不動地懸在半空。
我定睛看著,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約等了三分鐘不見任何動靜,我耐不下心,便輕輕的朝牠吹了一口氣。那隻蜘蛛毫無預警的如斷線的風箏,瞬間掉在石磚地上,但還是一動也不動。
我知道這場景若發生在樹林裡,蜘蛛便輕輕地降落在草叢,安全地躲了起來。我耐心地等待牠的動靜,同時用數位相機留下紀錄。我順便看看附近地上有什麼可觀察的事件。這時手機突然震動起來,一位早起的朋友送來一句「早安」的簡訊。空氣還是冰涼的,四周闃無人跡,我的心裡卻升起一陣溫暖,不自覺是孤獨的在這空曠的山區裡。
我又想起那隻蜘蛛來,牠卻已不知去向。奇怪?難道牠這麼會利用我不留神的機會逃離我的視線?
不久,又有一隻浮飄半空的蜘蛛出現在我眼前,我猜就是剛才那一隻,墜地時,細絲很可能根本沒斷,牠因而可隨時升回空中。
蜘蛛的身體非常輕,體表面積很大,浮力本來就強,若掛了極細的蜘蛛絲,浮力更大,可以在微風中輕易地遠颺他方,甚至跨海登上汪洋中的海島。一個剛剛誕生、無任何生命的島嶼 (如火山島),最先登陸的動物之一往往是蜘蛛。
福山行之三:清晨六時三刻。
我踱到昨晚有燈光之處,發現地面有幾隻蟲屍,我靠牆坐下。
不遠處地上有一隻蛾,拾元硬幣大小,蛋黃色,翅緣有殘破,顯然是昨夜撲燈的挫折所致。牠面朝上靜靜地躺著,顯然已了無生機。不需一個禮拜,牠便會化成泥土回歸自然了。
不料,蛾居然移動起來了。這個場景又拾回我的好奇心。我趨身湊近仔細觀察,發現有一隻蟻緊緊地咬住蛾的頭部,一步一步地往後拉。蟻使出全身力氣,為克服粗糙的地面,不時改變方向與左右移動。在拉的過程中,蟻的全身嚴重的扭曲,關節外凸,加上赤銅的體色,彷彿長江三峽裸體的縴夫。這時我拿出手機,按下碼錶功能,發現十五分鐘後才把蛾拉離原點約有一公尺半。
我這時起了一個念頭,想把死蛾連帶活蟻裝在我隨身攜帶的小瓶內,帶回研究室分別秤秤乾重,計算蛾與蟻的體重與兩者的比例。繼之又想到蛾可能是這隻蟻今天的首次收穫,別因為我的職業衝動,牠失去了餐,還賠上命,成了蟻的終身遺憾?於是我並未行動。
快到七時了,學生陸續到齊,我們要出發看自然。這清晨的一小時,我在福山試驗林看到了大地生命的循環與能量的傳遞,也看到自然界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清潔環境與生養眾多。
【後記之一】這一天我帶學生到福山實習「生態系管理學」的課外教學。約定大家在早上七時碰面。我在六時起身先到外面看看,便有了上述三種遭遇,順便記下,做為學生觀察生態的引言。
【後記之二】當天下午我回到研究室,將早上收集的照片分別寄給林試所的沈勇強、東海大學的卓逸民與彰師大的林宗岐諸位專家,請他們代為檢定物種。第二天從電郵中得悉,牠們分別是苔蛾 (Notata),銀腹蜘蛛 (Leucauge),與大林長腳家蟻 (Aphaenogaster tipuna),我在此感謝他們的協助鑑定物種。
金恒鑣 於2006年11 月24 日清晨的福山
2007.01.27 中國時報
...
read more
[+/-] : 田野環境教育研習會-柑林國小夜間田野觀察
文/陳秋月(柑林國小校長)
「哇!這裡有螢火蟲耶,水邊也有,閃閃發亮好漂亮哦!」盤山坑溪畔的草叢中一閃一閃的亮光深深的吸引了參加田野環境教育台北研習會的學員們,由社團法人亞熱帶生態學學會、英國田野研究協會 (Field Studies Council, FSC)、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及臺北縣柑林國小合辦的田野環境教育台北研習會於4月13日到柑林國小進行夜間田野觀察,來自英國的講師Ms. Chris Millican和助教Ms. Hannah Rose 表示在英國看不到螢火蟲,所以,對夜間欣賞螢火蟲充滿期待與驚喜。
學員們多是熱愛自然關心環境教育的中小學教師及志工,每個學員信手拈來就可以辨認出這是面天蛙、翡翠蛙、非洲蝸牛等,在柑林國小附近盤山坑溪流生態豐富,小徑隨處可以看到各種蛙類、蝸牛、蟾蜍、螢火蟲,沿路處處是多樣的夜間活動的昆蟲及生物,主辦單位特別與柑林國小結合其週遭豐富的自然生態進行夜間田野觀察課程,良好的互動及交流的同時,也將各種專業的自然生態專業人力資源引進校園,參與的學員紛紛主動表示願意提供育苗的苗木、協助學校進行鳥類及蛙類調查等 ,與學校共同關心環境教育的議題。
在英國,FSC協會有十七所環境教育中心相互合作,提供環境相關的課程,近來的計劃重心放在生物多樣性和永續發展。「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ject」為FSC與台灣從事環境教育單位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使台灣有機會觀摩學習FSC多年籌辦戶外環境教育的經驗,來提升台灣的環境教學品質,並加強環教單位(如:國家公園、植物園等)的永續經營管理概念與執行,以及充實生物多樣性教學內容。
有朋自遠方來,柑林國小的親師為迎接這批貴客,家長們紛紛拿出拿手的私房菜—擔任主廚的柯媽媽獻出自家的匏瓜乾、紅莧菜、會長提供新鮮的溪流魚蝦、謝媽媽提供雙溪獨特的野薑花水餃、警衛賴先生主動送來自家種植的有機山藥酥捲、過貓等野菜,濃厚的人情味、在地的風味餐、豐富的生態資源、優美的山林水鄉,讓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在深夜的天燈祈福中,這群熱愛自然環境的中外師生共同許下自然生態保育永續發展的心願,尤其是來自英國的友人Ms. Chris更表示她會永遠記得這難得的體驗,回到英國後會將這個夜間的特殊體驗做成紀錄,並與英國及柑林的親師生共同分享,以後,她一定會再來造訪位於山林水鄉的迷你小學--柑林國小。
96.4.14...
read more
「哇!這裡有螢火蟲耶,水邊也有,閃閃發亮好漂亮哦!」盤山坑溪畔的草叢中一閃一閃的亮光深深的吸引了參加田野環境教育台北研習會的學員們,由社團法人亞熱帶生態學學會、英國田野研究協會 (Field Studies Council, FSC)、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及臺北縣柑林國小合辦的田野環境教育台北研習會於4月13日到柑林國小進行夜間田野觀察,來自英國的講師Ms. Chris Millican和助教Ms. Hannah Rose 表示在英國看不到螢火蟲,所以,對夜間欣賞螢火蟲充滿期待與驚喜。
學員們多是熱愛自然關心環境教育的中小學教師及志工,每個學員信手拈來就可以辨認出這是面天蛙、翡翠蛙、非洲蝸牛等,在柑林國小附近盤山坑溪流生態豐富,小徑隨處可以看到各種蛙類、蝸牛、蟾蜍、螢火蟲,沿路處處是多樣的夜間活動的昆蟲及生物,主辦單位特別與柑林國小結合其週遭豐富的自然生態進行夜間田野觀察課程,良好的互動及交流的同時,也將各種專業的自然生態專業人力資源引進校園,參與的學員紛紛主動表示願意提供育苗的苗木、協助學校進行鳥類及蛙類調查等 ,與學校共同關心環境教育的議題。
在英國,FSC協會有十七所環境教育中心相互合作,提供環境相關的課程,近來的計劃重心放在生物多樣性和永續發展。「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ject」為FSC與台灣從事環境教育單位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使台灣有機會觀摩學習FSC多年籌辦戶外環境教育的經驗,來提升台灣的環境教學品質,並加強環教單位(如:國家公園、植物園等)的永續經營管理概念與執行,以及充實生物多樣性教學內容。
有朋自遠方來,柑林國小的親師為迎接這批貴客,家長們紛紛拿出拿手的私房菜—擔任主廚的柯媽媽獻出自家的匏瓜乾、紅莧菜、會長提供新鮮的溪流魚蝦、謝媽媽提供雙溪獨特的野薑花水餃、警衛賴先生主動送來自家種植的有機山藥酥捲、過貓等野菜,濃厚的人情味、在地的風味餐、豐富的生態資源、優美的山林水鄉,讓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在深夜的天燈祈福中,這群熱愛自然環境的中外師生共同許下自然生態保育永續發展的心願,尤其是來自英國的友人Ms. Chris更表示她會永遠記得這難得的體驗,回到英國後會將這個夜間的特殊體驗做成紀錄,並與英國及柑林的親師生共同分享,以後,她一定會再來造訪位於山林水鄉的迷你小學--柑林國小。
96.4.14...
read more
2007/07/12
[+/-] : 荷花池畔的植物敲拓染
時間:2006年6月30日、7月1日(星期六、日)
地點:台北植物園荷花池畔廣場
認識植物,玩出自然藝術-「植物敲拓染活動」於2006年6月30日、7月1日的周末在台北植物園舉行。此次活動帶領民眾體驗輕鬆自在的植物敲拓染技法,只要一把槌、一顆石,加上隨手可得的花花草草,完全無需化學藥劑的加持、更不用費時的熬煮萃取,便能完全保留植物原有型態色彩,製作出具有自然美感的束口袋和手絹。參與活動的民眾以手作的方式來體驗植物之美,達到認識自然、欣賞自然的目的,進而能珍惜我們寶貴的自然環境。
活動剪影
這是個豔陽天,暑期的開端
林順春老師介紹植物敲拓染、並展示許多美麗的作品
示範圓石與橡膠槌的使用,並提示要點與小技巧
講解結束,助教就發給大家槌子、圓石和大青的葉子
此次活動有很多的小朋友參加,也都做得非常起勁哦
也要小心不要搥到自己的手
把大青的葉子夾在布中,用圓石細心地滾壓,葉子的圖案就會漸漸印到布上
滾石球可是要費點力的
輕輕慢慢地滾,不要猛使力哦
爸爸媽媽可以與小朋友同樂
志工阿姨也來幫我
敲過的葉子夾在書裡乾燥後,還可以拿來當書籤呢
除了大青葉子之外,還可以嘗試各種繽紛的植物、花朵
大自然的顏色任你揮灑
來看看阿姨們的成果吧
巧心的布置會讓你的作品更動人哦
爺爺也不落人後
奶奶可真拼命呢
主脈含的汁液很多,輕輕敲就可以了
我們的技巧很不賴吧
葉子的正面有寫實美
反面有抽象美,各具特色
看我們做了那麼多作品
這真是個讓人有成就又好玩的自然藝術體驗
這回我們透過新穎有趣的藝術手法,使民眾對探索植物的奧妙有更大的興趣,增加植物園遊園人次,也為孩子們的自然環境教育奠基。參與者多以家庭為單位,許多父母帶著小朋友一同體驗這項親近自然又深具美感的手作藝術,在豔麗的荷花池畔度過一段充實而愉悅的時光。親子間有非常美好的互動經驗,使繁忙的城市居民在周末假期多了一項休閒的選擇。
兩天的活動中,大家對植物染這項傳統又現代的技藝多了一分認識和興趣,了解到只要多用一點心,就能為生活中的許多物件設計出自己的風格,輕鬆地經營一份美感生活。講解的過程中,不但為小朋友們長了見識,也傳遞了美的經驗。...
read more